
一
安徽日报 打好“组合拳” 企业增活力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要不是这场‘及时雨’,我们可能就全面停工停产了!”近日,位于宣城市郎溪县梅渚工业园的福源纸品厂负责人李代福告诉记者,正是银行“雪中送炭”给企业带来了改变。
该企业是一家从事纸制品生产、销售的小微企业,产品主要销往上海。今年以来,企业生产订单充足,但受近期疫情影响,资金无法回笼,面临着生产压力大、现金流压力大等困难。
李代福告诉记者,最近郎溪县制定了抗疫助企促发展若干举措,他看到政策后立刻将自己的困难反映给相关部门。
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联系郎溪农商银行协调解决,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即来即审”原则,提交报告后,仅用了6个小时就为企业提供100万元的融资支持。
该县财政局(金融监管局)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田勇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县各商业银行为75家企业办理132笔优惠利率贷款共计4.52亿元,累计为企降息让利401.5万元;县担保公司新增13笔低担保费率担保贷款共计9965万元,累计为企业节省担保费49.83万元。
为全力支持企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郎溪县出台政策缓解企业缴费压力。“缓缴医疗保险,我们一个季度能多出45万元的流动资金,将大大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安徽动力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潘兴宏向记者坦言,“我们时刻关注着政府的纾困扶持政策,第一时间提出申请,这些政策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增强了发展信心。”
“经申请、认定并签订缓缴协议后,可缓缴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期限3个月。实施缓缴政策期间不影响参保人享受当期待遇。”该县医保局副局长晋本联介绍,政策出台后,相关部门对已申报缓缴职工医保费的企业逐一开展上门走访,对企业缓缴职工医保费政策作了详细解释,仅医保缓缴一项最高可为我县企业缓缴费用4200万元,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为化解当前疫情防控期间企业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郎溪县出台的抗疫助企促发展若干政策共计八大方面,包括缓解企业缴费压力、减免企业房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等具体举措,全力支持相关行业和企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提振信心、加快发展。下一步,该县将切实加大纾困惠企工作力度,坚持做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说到做到”。

来源:安徽日报
二
安徽日报 奋勇争先开创新气象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近年来,安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稳中求进、奋勇争先,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聚焦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化改革开放,打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组合拳”
蹄疾步稳、稳中求进,安徽始终以“进”的姿态守牢“稳”的底线。
速度较快、结构趋优、民生改善、活力增强……“十三五”以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跃上新台阶,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转变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和旺盛活力。
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42959.2亿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进”的背后,是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的“稳”。我省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居民生活水平提升。
这些数字和成就,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疫情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和经济循环。
要实现这些要素的高质量,必须做优做强做大三次产业基础,打好产业协同发展“组合拳”。我省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释放产业协同升级的“乘数效应”,夯实促进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经济基础、物质基础,带动全省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
高质量发展,须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动工业制造业提质增效;“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省级权力事项再精简20%以上;“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零基预算改革实质性推开;“标准地”改革全面推开……一批批改革措施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安徽推开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姿态不断融入世界,扩大国内外“朋友圈”。去年,我省实施安徽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出台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推出制度创新成果44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45.9%,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迎来新突破
——诞生一批重大成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全超导托卡马克实现千秒级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世界纪录,高性能异构DSP处理器、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高刚高精密减速机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这些年,充满想象力的“创新火花”,持续在安徽这片土地闪耀。
去年12月11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安徽2021年度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8位,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唯有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才能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打破“卡脖子”难题。我省重点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领域,探索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熟化转化,取得了一批引领性突破性重大成果。
去年以来,我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夯基立柱。深入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出台专项支持国家实验室人才建设的意见,新设立实施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省科技重大专项,省及合肥市共计投入20.2亿元开展量子领域理论研究和前沿攻关,启动建设新一代“合肥量子城域网”、合肥量子计算产业园。支持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主平台建设,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组建运行,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获批建设。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我省举办首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获批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2021年,全省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达2175.6亿元、1754.55亿元,同比增长92.3%、136.3%,连续5年实现“进”大于“出”,位居全国第9位。
聚焦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提升
——绘就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铜陵市郊区,距离长江干流约1公里的荷花塘水变清了,岸变绿了。这里一度是黑臭水体。去年,当地开展集中整治,对来水管网进行全面溯源排查,实施存量污水处理及底泥清淤。一番“大动作”彻底清淤截污后,还对荷花塘实施水生态修复,栽植水生植物、安装人工湿地净化床、岸边种植景观树等,昔日环境“痛点”变身“景点”。
近年来,我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推深做实林长制、生态补偿制等生态改革,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全面启动“四条生态廊道”建设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
雾霾少了,蓝天多了,黑臭水体少了,清水绿岸多了,环境愈发优美。监测显示,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4.6%,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重点流域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长江再现野生江豚群嬉的自然景观。江淮大地上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聚焦乡村振兴,“三农”发展迈出新步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要“巩固住再往前走”。
这些天,滁州市南谯区沙河镇龙亭社区的蔬菜基地异常忙碌,新鲜蔬菜陆续上市。新型蔬菜钢架大棚项目也成功立项,即将投入建设。当地在脱贫摘帽后巩固提升乡村产业,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5万元提高到50万元,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越走越远。
脱贫摘帽以来,我省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就业等帮扶,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去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592元,比2020年增长16.58%。
脱贫攻坚胜利后,必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2021年以来,针对国家层面出台的衔接政策,我省已配套出台47项政策文件,从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支持和社会帮扶等方面有序做好政策衔接,积极构建“1+33+N”有效衔接政策体系。全省104个县(市、区)分成先行示范区、正常推进区和持续攻坚区三类,分类分区、梯度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抓好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三件要事,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全面落实“四个优先”要求,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奋力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聚焦“三严三实”,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
作风连着民心,小节牵动大局。
在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有困难就找“红色代办员”成了群众的习惯。梅渚镇瞄准民生需求和群众诉求,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过程中因资料不全、填表不准等造成“多跑路”的突出问题,设置党员干部“红色代办员”,帮助群众代办各类民生审批事项,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近年来,我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改进作风。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省委制定出台《省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规定》,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省级领导干部分赴16个省辖市开展大接访。构建实行“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和“专项整治+系统治理”等工作机制,确保写信真管用、接访不走过场;部署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从省级领导同志带头,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接待企业家,现场为企业家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雪中送炭”“雨中打伞”。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迅速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
党支部是党的工作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省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突出位置,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全省各级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深入逾3.5万个党支部联系点常态化开展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党支部建设质量整体跃升。
今天的安徽,能级之变前所未有,位势之变前所未有,创新之变前所未有,风气之变前所未有。
矢志前行,未来可期。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带来的多重考验,全省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全力攻坚克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执笔:王弘毅 汪永安 夏胜为 范克龙 李浩)

来源:安徽日报
三
央广网 【砥砺奋进新征程】长三角产业“大棋盘”里的安徽郎溪县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从承接产业转移到高质量产业合作


来源:央广网
四
香港商报网 蘇皖合作發新枝 40億项目落子郎溪片區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4月28日,安徽郎溪縣舉行蘇皖合作示範區和“一地六縣”合作區郎溪片區重大项目集中開工儀式和簽約儀式。此次集中開工億元以上重大项目10個,總投資20.3億元;線上簽約億元以上重大项目9個,總投資40.36億元。
郎溪地處安徽省東南邊陲,皖、蘇、浙三省交界處,素有“三省通衢”之稱,區位優越。郎溪經濟開發區躋身國家級經開區培育目錄,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產業體量不斷壯大、品質不斷提升,以華菱精工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掛牌上市,以科大重工、托新精密、新濤光電等為代表的一批成長型“小巨人”異軍突起。

創新招商项目加速 助力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郎溪縣按照“一一一二五”工作思路,重點圍繞蘇皖合作示範區和“一地六縣”合作區建設謀劃推進一批重大项目,每月舉行一次重點项目集中開工和集中簽約活動,形成“謀劃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迴圈。面對反彈反復的新冠疫情,該縣認真謀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學溧陽、比廣德、興郎溪”活動為牽引,以打好工業發展突破年戰役為目標,深入實施工業突破“八大專項行動”,持續開展“五大攻堅”行動。堅持以项目對沖疫情影響、以项目撬動有效投入、以项目穩住經濟運行。
郎溪縣創新招商理念,調整招商思路,優化招商方式,進一步強化以商招商模式。緊扣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積極推行線上招商,通過視頻會議、線上推介等多種方式,加強與企業對接;積極探索使用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招商,以及利用大數據、產業基金、“數字經濟”等新熱點融入招商,創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水準。
接下來,郎溪縣將堅定不移推進“一改兩為”, 緊盯项目建設,持續打造“四最”營商環境,讓项目建設“輕裝上陣”“後顧無憂”,按下项目建設“加速鍵”,為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記者瞭解到,作為安徽東南門戶,郎溪是長三角城市群、G60科創走廊重要節點城市,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重要縣級城市;是國家發改委批准的蘇皖合作示範區的主陣地,“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建設的主戰場;綠色智能製造產業園被列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目前,來自滬蘇浙地區的規模工業企業已達285戶,滬蘇浙工業项目占比達90%,榮膺全國“最具投資營商價值縣”“投資環境品質十佳縣”。(記者 吳敏 通訊員 余克儉)

来源:香港商报网
五
安徽卫视 我省创新服务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全省各地在筑牢疫情防控防线的同时,创新服务举措,努力保障经贸、建设、投资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安徽台综合报道:
【出现场音压混】原材料进货,产品出货,关于一些人员来往现在有没有一些困难,或者需要我们去协助解决的?
近日,在合肥高新区某企业,合肥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工作人员正在和企业相关负责人沟通项目进展情况,并就当前存在问题及需要协调的事项进行交流。
在前期组织召开已落地重点项目调度会的基础上,合肥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又挑选了部分会上企业,进行实地走访。
合肥御微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工程中心主任陈迪虎:【出录音】高新区管委会积极协调,在公司外来人员来肥,外地物料转运、公司生产运营以及外地人员安置、用工招聘等方面给予了切实帮助,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协调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公司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通过工作专班和包联服务,让企业生产经营“不下线”;搭建云洽谈、云签约等创新平台,确保招商引资“不断档”;利用智慧管理措施,保障项目建设“不掉速”……面对严峻疫情,合肥高新区在积极下沉一线、筑牢疫情防控防线的同时,努力保障经贸、建设等工作顺利开展。
视频互动交流、在线答疑解惑……宣城市郎溪县开展线上招商、“不见面”招商、委托招商、协会招商项目,建立招商微信平台,在平台中及时洽谈对接,网上谈判,及时敲定协议内容,加快决策速度。目前,已收集有价值招商项目合作信息90多条,洽谈对接招商项目约50个。郎溪县招商中心副主任、无锡招商分队队长李严:【出录音】把上门宣传改为平台推广,把招商信息通过单位公众号、个人朋友圈、自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发出去;做好项目签约的前期工作,做好可研报告编制,项目预审等基础工作;对项目的立项,开工,投产全过程所涉及的行政审批及各项公共服务事项提供代办服务。
签约不见面,服务不断档。截止目前,郎溪县召开工业项目预审会2次,通过项目33个,协议投资69亿元。
芜湖市积极开展“云招聘”缓解企业用工荒。今年,芜湖市鸠江区将举办各类线上专场招聘会不少于90场,同时积极引进人力资源公司对企业进行精准服务。芜湖市鸠江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朱华朝:【出录音】针对我们辖区内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进行这个一对一的精准对接帮扶。帮他们引进这个劳务派遣这个人力资源,还有产线外包这一块,通过一些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去开辟我们新的这个劳动力基地。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我省落地实施,为众多小微企业带来退税“大礼包”。安徽博隆环保颜料科技有限公司很快就收到了12万多元。公司财务负责人姚成良:【出录音】受疫情影响,订单量比往年同期大概下降了70%,企业资金比较紧张。在这节骨眼上,留抵退税给我们送来了温暖,也坚定了我们疫情过后复工复产的信心。

来源:安徽卫视
六
中新网 安徽宣城郎溪县:上门服务办好企业关键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24日电 (通讯员 余克俭 李伟) “多亏了县纪委和镇政府协调,解决了我高压线迁移问题,消除了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4月18日,安徽顺恒信新材料有限公司魏元顺向宣城市郎溪县纪委专项督查组,反馈问题解决情况。
安徽顺恒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南京客商投资的专业从事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三氮唑等系列化产品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产值3.7亿元;税收4678万元,为郎溪县2021年度综合实力二十强企业。
据魏元顺介绍,今年公司在新一轮安全生产评估中发现高压线塔穿过厂区,担心成安全隐患,魏元顺就向该县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组反映问题,专项督查组将该问题转办相关职能部门,并跟踪督办。
“厂区哪些高压线塔需要迁移?我们能够提供什么帮助?”接到问题后,梅渚镇专班成员前往厂区,帮助企业解决迁移的问题,见到公司负责人,了解企业诉求后,即前往高压线所在位置实地察看,认真拿出迁移方案。经过专班成员的沟通协调,顺恒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高压线塔迁移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郎溪营商环境服务很周到,那段时间我还在为企业安全发愁,担心企业生产受到影响。”魏元顺说,“没想到,县里把这个事当成大事,立马表示尽快解决,绝不耽误企业生产,在很短时间内就解决了企业安全隐患。”
刚刚落户苏皖合作示范区梅渚先导区产业园的宣城市合能电光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南京客商投资建设生产特种光源企业,总投资5000万元。
该企业计划嫁接安徽龙晟太阳能照明有限公司,今年2月,公司在税费缴纳方面遇到一些问题。企业向园区反应希望能协调解决,梅渚园区各相关部门立即开展现场办公,不到一天时间就帮助企业顺利解决了问题。
“多亏了代办服务和各部门协调,给我们企业省下了10万元。”公司营销副总监程连珍说,落户郎溪主要是看中郎溪的交通和营商环境好,梅渚工业园区北部与江苏省溧阳市社渚先导区毗邻,南部与郎溪县经济开发区相连,省道239、203穿境而过,西部梅溧河黄金水道已全面通航。
“为企优环境,重在见实效。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争取政策支持为支撑,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助推郎溪经济高质量发展。”该县科技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郎溪县围绕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坚持下沉式服务监督,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列出监督清单,强化跟踪督办,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今年第一季度,专项督查组联合职能部门走访企业56家,收集摸排问题和建议32件,督促解决问题23件。(完)

来源:中新网
七
人民网 郎溪经开区聚焦服务 助企纾困解难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长期以来,郎溪经开区以服务为抓手,用心用情顶格服务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3月以来,疫情形势持续严峻,为保障企业日常生产,郎溪经开区并没有“一刀切”地拒绝省外地区车辆入园,而是通过帮办员、企业疫情专员对省外来郎入园车辆进行全程闭环管理,在最大程度降低输入传播风险的基础上,全力保障了企业生产经营。
夏培培是郎溪经开区一名帮办员,连日来,她强化走访,以细致入微的服务为企业正常生产保驾护航。办理车辆来郎证明、卡口接送、人员流动报备……企业一个电话,夏培培就需要第一时间奔赴,细心地做好各项防疫工作。在日常走访中,夏培培坚持向企业传达最新防控政策,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防疫举措。
“我们公司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和一些欧盟国家和地区,上海疫情出现以来,我们担心公司的货出不去。得益于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上海来的车辆只要完善提前报备手续、入郎前消杀,我和帮办员夏培培全程监督闭环管理,车辆就可以进来,省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韩华公司疫情防控负责人余贵军如是说。
除了助企防疫保障生产,郎溪经开区还常态化推行全程帮办一站式服务机制,对落户项目实行“一对一”帮办,强化与项目投资方、引资单位、审批部门沟通协调,在营业执照、项目备案、环评安评、规划报审、施工许可等环节提供手续办理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为明燕装备、杭新科技、维迅智能、梅赛德斯电梯等45个项目办理审批服务手续270余项。
郎溪经开区将服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问题,通过强化配套建设,全力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解决部分企业员工就餐问题,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质效,郎溪经开区管委会在园区设置9个移动驿站,员工可就近享受物美价廉的餐饮服务,既满足了园区企业职工的购物需求,也解决了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管理难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形象。同时,郎溪经开区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建设,产城融合锦绣湖片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2021年动工建设的云台路等11条道路,正在加速推进中,其中云台路、歌场北路、白茅山西路已于去年年底建成通车,金桥中路、大闸路等5条道路预计今年7月建成通车;园区公交实施方案已确定,力争在5月开通。
服务贴心,企业暖心,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企业在郎溪经开区扎根,才能使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成为现实。接下来,郎溪经开区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继续抓好为企服务,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王骏龙 孙珊珊)

来源:人民网
八
新华社 郎溪:稳工稳产促发展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目前,公司各条生产线都在正常生产,忙中有序。”安徽新涛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智慧说,“受疫情影响,公司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正在积极克服困难,稳定企业生产。”
4月26日,在郎溪经济开发区安徽新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值守的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对进出厂区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信息登记、卫生消杀等,工人们在各条生产线上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针对企业在疫情中遇到的问题,郎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专职网格员一对一、24小时全程服务企业,在精简手续、畅通交通、放宽准入等方面,为我们开辟‘绿色通道’,保障企业人车物、供产销。”吴智慧说,目前企业经营状况正常,生产稳定,员工工作热情饱满,产值同往年保持持平。
自疫情发生以来,郎溪经济开发区以全员帮办的形式打通为企服务的堵点、难点,从项目备案办理到营业执照送达,从各类政策宣传到疫情防控监管,到处都有帮办员的身影。针对疫情期间园区各企业的物流车辆来返郎溪的问题,帮办员、企业疫情专员对省外来郎入园车辆进行全程闭环管理,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最大程度降低疫情输入传播风险。
“我们将继续做好规划和布局,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稳工稳产,为郎溪县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吴智慧说道。(余克俭 孙珊珊)

来源:新华社
九
新华网 芍药花开 沁染乡村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来源:新华网
综合整理
图文制作:胡萌
编辑:胡萌
审核:方治
监制:易刚
关注我们
关注郎溪发展